一、2岁半的小孩晚上呕吐是什么原因
下面是我们的育儿心得,与你分享.中医认为:“ 呕吐 者,胃气逆而不下。”或为寒器所干,或为暑气所中.2岁半宝宝吃多呕吐,造成的原因可能是:1。受凉了——背心、脚心、肚脐眼……进了冷风。 这段时间太热,宝宝长时间光脚在地砖上玩耍,脚心容易受凉;“不让吃就哭闹”,哭时倒吸冷气,一身大汗,背心、肚脐眼最容易兜风受凉;或者睡觉时盖得太热,宝宝瞪被子受了寒……肚脐眼进了风,最容易引起胃气不下,发生呕吐。 解决办法:给宝宝肚脐眼处兜一个肚兜,以免进冷风;晚上洗澡水温度略加高些,水一定要淹过肚脐眼;平时,准备一张干毛巾,宝宝出汗时贴在背、腹部,及时将汗水吸干。
二、怎么加强宝宝的抵抗力?
调理好孩子的肠胃。
因此,专家建议,要想避免孩子冬天感冒,在秋天就要行动起来,让孩子多吃三养食物。
1、养肠胃:即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笋、苹果等,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2、养肺:除了用人们熟知的银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炖汤外,还可多让孩子吃些山药、荸荠、萝卜及大蒜、洋葱,也都能起到清心润肺,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3、养身:孩子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芒果、黄桃、猕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对于抗感冒、增加身体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对于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由于脾虚易感儿常表现为一组综合症状,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 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胡萝卜粥: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三、晚上孩子莫名哭闹怎么办?
饮食失调
1胀气:陈怡伶表示,奶嘴洞太大,易使宝宝喝奶时吸进太多空气,之后因胀气而感到不舒服。还有部份家长平日习惯喂宝宝葡萄糖水这类高糖份的饮料,这些糖份经由肠胃道代谢时会产生很多气体,增加宝宝胀气的机会。
2肠胃不适:罗国正表示,根据中医养生的观念来看,如果白天给予孩子过多生冷的食物,如瓜果类或冰凉的饮品等,容易影响其肠胃道消化功能,宝宝肚子不舒服,晚上自然睡不好。其他如摄取过量辛辣、油炸物,同样也会导致肠胃不适。
温度调节问题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睡觉时着凉,频频帮孩子添被或加衣物,结果孩子反倒因太热而一直出汗,甚至闷到长疹子。另外,孩子如年纪较小,家长还要考虑是否有尿布包太紧、没有适时更换等情形。中医有云,育儿之道为“三分饥、三分寒”,即点出了照顾适当的重要性,有时过多的保护不见得是好。
白天刺激太过
别看孩子年纪小,什么都没在注意的样子,其实他的大脑不断地在接受环境中的种种刺激。孩子白天若玩得太过头,或环境刺激过多,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夜间睡眠。
疾病篇 disease
造成小儿夜啼的病理性因素中,以腹绞痛最为常见,其他还有乳糖不耐、牛奶蛋白过敏、外伤等可能,家长如已排除生理性因素,应加强留意孩子除了夜啼之外,是否有合并其他异常,以便及早就医确认。
腹绞痛
造成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其中又以腹绞痛最为常见。现今医学上对于腹绞痛成因仍有不同说法,推测可能为宝宝肠壁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故易因肠子蠕动过快、纠结而导致疼痛。由于小儿夜啼常与腹绞痛划上等号,医师为求正确诊断,必须先排除其他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后,才会考虑腹绞痛的影响。
陈怡伶表示,腹绞痛好发于2周~3个月的宝宝,其两大发作高峰时间分别为傍晚4~8时、夜间11点到凌晨2点。因腹绞痛而哭闹的小朋友,表现包括:突然大哭,且持续约2、3小时左右;腹胀;脸部胀红;嘴唇有些苍白;拳头握紧、双脚蜷缩着或有些踢腿动作等等。因其每次发作可能持续数小时,且难以安抚,常令家长疲惫不堪。
要提醒家长的是,若为腹绞痛所引起之小儿夜啼,通常非偶然发生,一个礼拜可能会有好几天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如发现孩子年龄、发作时间点、症状相符台,就要特别留意。
乳糖不耐
配方奶、母乳中皆含有乳糖,如果宝宝喝奶后,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便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一般较常见于配方奶宝宝。宝宝如有乳糖不耐的问题,喝完奶后容易因胀气而感到不舒服,有时轻敲他的肚子还可听到“扣扣”的声音,而且大便带有酸气,并伴随有哭闹的状况。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者一般于新生儿阶段内便会开始出现症状,有些宝宝可能以腹胀、拉肚子、皮疹来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血丝黏液便等。而宝宝身体不适,自然难以顺利入眠啰!
便秘
罗国正表示,所谓“胃不合、卧不安”,这句话在小朋友身上体现特别明显。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比较容易有便秘的问题,而解便不顺便成为他哭闹的主因。
呼吸道过敏
一般而言,气管过敏或鼻过敏较少见于新生儿阶段,多半至孩子3、4岁后才慢慢出现。呼吸道过敏者夜间容易鼻塞,大一点的孩子或许可以靠着用嘴巴呼吸来缓和,但较小的朋友就只好用哭闹呼吸空气及表达不适了。
外伤
像是宝宝有严重的尿布疹,或幼儿身上有其他外伤等,这类案例虽然不多,不过伤口疼痛的确可能造成小儿夜啼的情形。
其他
包括腹股沟疝气,或其他身体器官病变如肠扭转、肠套叠等,均为导致小儿夜啼的原因之一,这类个案大都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