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到4岁小孩发烧了怎么办??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发烧,最好是找医生。但有时因不方便可先在家退烧。
一般体温在38以下,可不必退烧。
退烧的方法:
1、服用退烧药物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用臣功再欣就行,发烧较严重时可用福美松等药,但不能常用。小儿最好不要用阿斯匹林。
2、使用“解热栓”。
3、物理降温,一般仅用于紧急退烧。用湿毛巾(或酒精棉,慎用)擦孩子额、颈及胸部等处。
二、2岁小孩口吃怎么办???
口吃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行为,2岁半至4岁最多。纠正口吃,先应该知道为什么会口吃,因为知道了原因,就不会太紧张了。
口吃的原因
1、两岁的孩子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藻,在“找合适词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担心。
2、积极的词藻表达不了他想说的内容,他要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藻,因而说话不流畅。
3、情绪紧张(受到强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在“追问”什么事的时候,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说出来的话就有断续现象,也就是一种口吃。
4、模仿、逗乐,形成了不良习惯,它不是一种病。
5、由于你不愿听到孩子讲出“结巴的话”(过去讲话是流畅的),就很注意听他讲话,纠正他的发音,反而给孩子多听“结巴的话”的机会,说“这种话”也多了。
6、两三岁的儿童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
7、一般来说,两三岁儿童发生口吃现象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请放心,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口吃的。
有了口吃怎么办呢?
1、以常心对待。如果你紧张了,说话的计算所、语调会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也会紧张,说话就更不流利了。
2、绝对不要取笑、表示厌恶、恐吓、甚至打骂。
3、有他在场时不要和别人议论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4、对他讲话要放慢,每个字说清楚,同时也要求他讲得慢,不要着急。但是,当他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你就听着,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讲完,过一会儿让他再说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再讲同一句话,就会好得多。
5、让孩子在说话之前先唱歌,这是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提倡的矫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结结巴巴开始说话后,对他说:“来呀,让我们唱那首歌!”并开始和孩子一起唱(母亲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随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温和地问他:“你刚才想要说什么?”这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发生口吃,会流利地说出来。内藤博士还说,这种方法曾对许多孩子作过尝试,效果很好,孩子说话有了不口吃的体会,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治愈。
6、当孩子有一点改进时,就大大表扬,这可增加他说正常话的信心。
祝你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可爱
三、小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营养
1、从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看,符合标准的身高和体重,至少是健康的某种标志。幼儿如果营养充足,身体的发育肯定会合乎一般规律的。例如,幼儿体重,大体符合以下公式:体重(千克)=年龄×2+8;幼儿身高,大体符合以下公式:身高(厘米)=年龄×5+75。
2、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要进行各种预防注射,即预防接种。这对于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来说,将会对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可是对一个瘦小虚弱的孩子来说,所起的预防作用则将是有限的。
3、喂养不当的孩子智力都很低。一些学者观察了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婴幼儿的行为特征,两者在“远距离交往”上明显存在差异。前者,能离开母亲独自玩耍,而且会用眼神、声音、微笑、手势与小朋友交往。营养不良者的远距离交往的能力差,胆小、害羞,离不开母亲,语言、符号的使用少等。
从婴幼儿起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挑食、偏食,要避免边走边喂、吃吃停停的坏习惯。婴幼儿应在安静的环境中专心进食,避免外界干扰,不打闹、不看电视,以提高进餐质量。
在正餐外,不要再给婴幼儿零食,特别是少吃巧克力,以免影响小儿食欲和进餐质量;如进食过多,反而易导致营养失调或营养缺乏症。
孩子渐渐长大,不能单靠奶,但奶仍是他的主要食物之一,每天应饮2-3杯全脂(普通奶粉)奶。此外,一至两岁儿童应饮用全脂奶,两岁以上儿童可选择低脂奶。不爱饮牛奶的儿童可以选择芝士、乳酪、加钙豆奶等。此外又要注意吸收足够的蛋白质,以供应生长发育。
由于孩子开始对世界发生兴趣,好奇心大,容易分神,所以经常对进食不感兴趣,倘若父母过份焦虑,威逼利诱,孩子就会养成以拒食为要协父母的方法。
所以这段时期的父母要多与孩子一起,明白孩子的心态,加以开导,可减少孩子闹情绪。
其他诱导孩子进食的方法包括:
1、改变食物的款式,不必餐餐吃蒸鱼、蒸肉和饭,可试试通心粉、面包、鱼柳、三文治等。
2、采用吸引的食具:有趣的食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增加进食的兴趣。
3、与大人或其他孩子一起进食。
4、让孩子自己用筷、匙、可增加进食兴趣,又可藉此培养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儿童的活动量大,两餐之间的茶点,可以协助供应热量。牛奶、面包、饼干、水果是较佳的选择。要避免过量汽水、糖果、雪糕,以免影响正餐的胃口。
6、切忌拒食之后予以零食填肚。
7、父母以身作则,不偏吃;并应向孩子解释食物的种类和功用及饮食定时定量的重要性。
8、不要以食物作奖励或惩罚的工具。
四、幼儿食物须知:
1.不可太硬、太油、太咸。
2.避免腌制食物,如腊味、腐乳、咸菜等,切忌吃咸鱼。
3.避免浓味调味料,如咖厘、辣椒等。
4.要奠定不偏食的基础,从小就每样食物都要吃,倘若暂时不吃,可在数周后再尝试。
幼儿期(2-5岁)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科学的膳食、良好的营养是幼儿健康的重要保证。这一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很大,一个3岁的孩子体重不足他母亲的1/3,但他对一些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维生素A等的却是他母亲的2/3,同时他的消化能力、胃的容量都远远小于母亲。所以,如果让他和母亲吃同样的饮食就很难满足他对营养的需要。因此,那种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吃并且吃同样饭菜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对幼儿进行额外的饮食照顾,选择营养丰富、质量精致、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幼儿饮食一定要有奶或奶制品,以鲜牛奶计,每天应保证半斤到一斤,奶和奶制品是幼儿钙的主要来源,没有奶或奶制品的食谱肯定是缺钙和有重大缺陷的食谱。家长应当想办法,例如加糖、兑果汁、兑高乐高等,让孩子养成一辈子喝牛奶的好习惯,终身获益。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因往往就是饮食中缺少肉类,特别是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这些肉类是铁、锌、B族维生素的最好来源,而且含铁量大,易吸收,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手段。吃海鲜也代替不了肉类。如果二选一的话,我的建议是给孩子吃肉类。另外,每天一个鸡蛋黄也可提供比较多的铁。
便秘是幼儿喂养中常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的对策有以下几个:
1、每天用酸奶或是羊奶代替部分牛奶。
2、要想各种办法让孩子吃蔬菜,比如切碎、拌糖、包饺子、包包子等;
3、水果要多吃香蕉、苹果、西瓜、少吃桔子、梨;
4、常吃少量粗杂粮、土豆、地瓜等;
5、多喝水,如果幼儿不配合,也可以喝一些牛奶饮料、果汁、露露等味道平淡的饮料;
6、使用调理胃肠的营养性药物,如妈咪爱等。值得说明的是,因为幼儿饮食结构的特点是奶多、肉多、鸡蛋多,都比较精细,所以很难让幼儿和成年人一样排便,一定程度的便秘是很难避免的。
人们普遍重视婴儿(1岁以内)的喂养,对幼儿的饮食营养不够重视,其实对幼儿来说,决定其身高的因素主要是营养,营养好的孩子自然高大壮实;而经常感冒发烧、打针、免疫力很差的幼儿,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维生素A,奶类、肉类、红绿蔬菜以及鱼肝油制剂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