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地图舌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
地图舌是在3-5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地图舌出现后,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进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秘,易感冒等症状。产生地图舌的原因多是维生素缺乏或是舌炎。 中医认为,舌苔的颜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而舌苔的有无则反映胃气的盛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无也就反映了人体正气的情况。小儿舌苔上出现剥脱,说明小儿的脾胃之气虚弱,正气不足。有病的孩子,舌苔出现地图舌,表明有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 如何辨别小儿有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症状?当看到舌苔剥脱如地图状,剥脱片大小不等,边缘隆起,剥脱面为红色,与舌质有别,多属于脾胃阴虚;若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与舌质颜色大体相同,多属于脾胃气虚。有地图舌的孩子大多是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关系,所以治疗地图舌,重在调理脾胃消化功能,要在饮食和护理方面多注意。 首先地图舌的出现和孩子的营养状态有关,有时是因为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这时就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其次,有地图舌的孩子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如油饼、煎蛋、煎饼、烤羊肉串;不宜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应忌口。 对于脾胃阴虚的孩子,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类及豆制品;吃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含蛋白质高、各种微量元素多、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的食物;水果、蔬菜应多吃,特别是苹果、甘蔗、山楂、乌梅等含维生素种类多的果类。 对于脾胃气虚的孩子,应吃一些能够健脾益气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即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这些食品可以做成粥服用,一方面小儿服用方便,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宝宝两个多月舌苔厚而黄是什么原因
舌苔发厚发黄是上火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人工喂养及添加了辅食的婴儿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每次喂水量约为每顿奶量的一半: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个月后50~60毫升;3个月时60~75毫升;4个月时70~80毫升;6个月时80~100毫升;8~12个月时100~120毫升。夏天应适当增加水量。感冒、发烧及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记住,白开水就是白开水,水果和果汁不能代替水。
有的婴儿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其实并不属于便秘。
宝宝几天不拉,可能是宝宝根本没吃饱,所以你首先要保证宝宝每天吃饱了。
你还要看他拉出来的是软便还是硬便。
我的宝宝50天左右时也开始几天一次大便,最长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来的仍是糊状的软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来硬硬的条状或颗粒状的大便。你不用着急,这么小的宝宝是这样的,她还没养成每天定时拉大便的习惯,也就是说她还根本不会大便,这样你就更不能用开塞露了,越用越依赖,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帮宝宝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间的三个手指,绕着宝宝的肚脐顺时针按摩,一次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帮助宝宝加快肠蠕动,使宝宝产生大便反射。
另外,从孩子两个月起就应该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使他按时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则可使孩子夜里睡得踏实。饭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孩子排便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识的定时排便,排便时妈妈要和他一起发出“恩恩恩”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