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当然是找老公开始就考虑这个问题,比如O型血的女子不要找非O型的伴侣,Rh阴性的女性不要找Rh阳性的老公等。
当然这是个玩笑,也不现实。
首先是确认会不会产生新生儿溶血,比如前面所描述的两种情况。Rh的情况第一胎还不会出现溶血的情况。
然后在晕中后期,开始监测孕妇外周血当中的IgG抗体滴度,IgG才会穿过胎盘屏障。持续监测,保持在低且稳定的状况一般就没什么问题。
ABO溶血发生几率不大,且临床症状不会很严重,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也没有好的预防方法。
针对Rh血型,可以在头胎分娩时注射Rh免疫球蛋白,避免再次生育发生新生儿溶血
二、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HDN)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种免疫型溶血。其主要由ABO和Rh血型系统不合引起,其它血型系统有MN、Kell、Kidd、Lewis等也可引起, 但它们由于抗原性不强或发生率低,极为罕见。ABO型溶血主要见于母亲O型血,其子女为A型或者B型血,因自然界广泛存在A或B型抗原物质,故可在第一胎发病。Rh溶血主要见于母亲为Rh阴性(俗称熊猫血),子女为Rh阳性,本病除非孕母曾接受过Rh血型不合的血液制品输注外,发病率较少[1]。
虽然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约占15%,但在此类妊娠中,仅4%(即占所有妊娠的0.6%)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病在有非洲血统的婴儿中更常见且更严重[2]。人群中Rh抗原的发生率不同。Rh(D)阴性表型个体的发生率存在种族差异[3]。
新生儿溶血的病理学基础
大约0.4% ~ 5% 的孕妇在孕28周体内胎儿红细胞超过0.05 ml可被检测出出 ,在孕34周可达到2%~7%。这些红细胞刺激母体产生免疫反应。IgG作为唯一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从母体传递到胎儿,多数情况下对于胎儿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是胎儿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也就是血型,如果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就是A型血)和母体IgG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则是有害的。母婴血型不和造成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出现免疫性溶血反应[4]。
新生儿溶血的表现
新生儿溶血症状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多数ABO溶血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Rh溶血病症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5]。
黄疸:大多数Rh溶血患者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的患儿黄疸在第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以非结合型为主,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贫血: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重症Rh溶血,出生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由于免疫抗体持续存在,也可在生后3-6周后发生晚期贫血,甚至持续数月。
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5]。
核黄疸: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进而形成核黄疸,通常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等脑组织损伤[6]。
新生儿溶血的诊断
1.产前诊断与评估:既往有不良产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应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或孕24-28周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mbs试验)进行抗体筛查,并对相应抗体进行免疫分型及抗原的特异性测定。妊娠早期可通过羊水细胞或绒毛测定胎儿RhD分型准确识别处于溶血风险的胎儿,高危胎儿可建议终止妊娠,Rh阴性胎儿则可降低家属心理负担。胎儿超声则有助于证实胎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发现胎儿水肿。
2.产后诊断:对疑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需完善如下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脐血<14g/dl),网织红细胞增高(>6%)、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高(>10/100只白细胞)等均提示患儿可能存在溶血。但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的检查。Rh血型不合者Coombs试验直接法阳性即可确诊,并可做释放试验明确Rh血型抗体。ABO溶血病直接Coombs试验反应反应不明显,需做改良法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三项试验。其中改良法直接Coombs试验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均表明新生儿的红细胞已致敏基本可以确诊,以释放试验阳性率较高[7]。
新生儿溶血的预防
Rh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对Rh阴性孕妇应尽早注射相应的抗Rh免疫球蛋白,对进人母体内的RhD阳性红细胞起封闭抗原的作用,使以中和进入母血的Rh抗原。临产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对RhD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72h内注射抗D球蛋白300ug[5]。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治疗有产前治疗和新生儿治疗两种,由于人群Rh血型抗原阴性较少,故母子Rh血型不合及新生儿Rh血型不合的溶血病发生率不高;新生儿治疗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三种。其中以光疗最为简单有效。
1.产前治疗
产前治疗方法为[5]①提前分娩: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本次妊娠Rh抗体效价逐渐升至一定值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胆红素增高,且胎肺已成熟(羊水卵磷脂/鞘磷脂>2)时,可考虑提前分娩。②血浆置换:对血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1:64),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可对其进行血浆置换,以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但该方法目前较少用。③宫内输血:对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胎肺未成熟者,可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引导下经脐血管穿刺后直接注入,以纠正贫血。④其他:孕妇于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来诱导胎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以减轻新生儿黄疸。
2.光照治疗
光照疗法,简称光疗,简单有效,光照时会遮住双眼,一般连续或间断照射 24~48 小时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光疗的原理: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异构体,并直接经胆汁排泄至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胆红素含量。波长在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在510-530nm的绿光效果最佳。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表层组织,光疗后皮肤黄疸消退不代表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已经正常。
光疗期间胆红素下降的速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8]:增加辐照度可增加胆红素下降的速度;光疗时暴露的表面积越大,胆红素下降越快;初始胆红素值越高,光疗时胆红素下降速度越快;对于胆汁淤积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溶血病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光疗效果不及其他病因的患儿。
技术:光疗时,尿布覆盖面积应越少越好(仅为了卫生)。应将婴儿仰卧置于无遮挡的婴儿床或摇篮中,或置于保温箱中。应使用不透光的眼罩遮住眼睛,应注意眼罩不要盖住鼻子或滑落露出眼眶。目前大部分设备可在理想波长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辐照度,故应避免使用反射板或镜子,以便父母可以直接接触婴儿。
日光照射:照射日光也称为日光疗法,可以提供425-475nm波长范围的足够辐照度。然而,只有在光疗无法进行时才照射滤过的日光。日光直接照射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日晒伤),因此不推荐这种方法。虽然已明确日光直接照射能够降低TB水平[7],但由于裸露的婴儿直接暴露于阳光下有出现日晒伤的风险,所以不推荐将其作为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此外,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婴儿也会暴露于不需要且可能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增加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风险。
3.新生儿溶血的药物治疗
1、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口服,连用5日来诱导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增加,以减轻新生儿黄疸。
2、补充白蛋白:输血浆,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和非结合胆红素的联结,预防胆红素脑病。
3、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早期使用效果较佳,多采用一次大剂量疗法1g/kg,于6-8h内静脉滴入。
4、有报道口服益生菌改变肠道环境,减少肝肠循环,对黄疸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5]。
4.新生儿溶血的换血治疗
换血疗法是一种可能挽救生命的紧急操作,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在为换血疗法做准备期间,婴儿应接受加强光疗(“急救推车”光疗)。在一些情况下,有效光疗可能有力地降低TB,从而能够避免换血疗法。虽然换血疗法很少使用、费用很高、耗时且需要临床专业技术,但是去除胆红素效率较快的方法。对于有症状且已表现出提示胆红素脑病的征象的婴儿,当加强光疗不能阻止血清或血浆胆红素水平继续上升时,可能要行换血疗法,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换血疗法只能在配备有全套监测和复苏设施的NICU/PICU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对于在出生出院后再被收治入院的患儿,应收入危重病房以便迅速开始光疗和换血疗法,无需收入急诊室,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延迟。
三、怎样治疗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其治疗手段包括一般的对症治疗,针对高胆红素血症,使用光照疗法,降低血液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持续偏高,光照效果不佳,可实施新生儿换血疗法。
药物疗法包括使用丙球,白蛋白等。
由于红细胞溶血破坏,还要注意纠正患儿贫血。输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母亲和患儿血型以及可能存在的抗体。
四、新生儿溶血症通过治疗会有后遗症吗?
溶血症通过规范性治疗,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引起溶血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母子血型不合造成,常见的症状可能会发生婴儿贫血,生长发育不良等,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现象,要立即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避免耽误宝宝的病情,造成其他不良的并发症发生。
五、应该怎么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如果母亲是O型血,而父亲不是O型血,则在怀孕期间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新生儿溶血。如发现抗体阳性,孕妇应每月随访,必要时考虑提前分娩。对于重度Rh溶血病患者的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度不断增加,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并在孕期服用药物预防。随着中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越来越关注如何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同时享受着婴儿出生的快乐,新生儿溶血病非常都发,新手妈妈有必要了解疾病的发生源于和如何预防,以确保出生的胎儿更加健康,那么新生儿溶血病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母婴血型不相容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溶血病。在已发现的26种人类血型系统中,ABO血型不兼容是最常见的。 ABO溶血是由胎儿血型与母亲血型不匹配引起的免疫反应。胎儿的血型是遗传性的,如果父母的血型相同,则无需担心胎儿的溶血。如果父母的血型不一致,尤其是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型或B型AB型血,则胎儿的血型就是父亲的血型,因为胎儿的类型与母亲的血型不一致,会刺激母亲产生异型。该反应导致溶血发生。因此,如果母亲是O型血,而父亲不是O型血,则在怀孕期间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新生儿溶血。Rh阴性孕妇有死产,流产史,可以采取母亲的血液进行免疫学检查,如发现抗体阳性,孕妇应每月随访,检查抗体滴度变化,Rh抗体滴度该妊娠从低至1:32或1:64时,羊水胆红素值增加,羊水中的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率> 2(表明胎儿肺成熟),可以考虑提前分娩。对于重度Rh溶血病患者的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度不断增加,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取抗体,减少胎儿溶血。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 / L而肺不成熟,可行宫腔内输血,直接与孕妇血清未聚集的浓缩红细胞在B超检查下注入脐血管。从妊娠第4个月开始,孕妇口服中草药益母草,当归,白芍、广木香,每天一剂,直至分娩。对于ABO血型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以中药预防。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服用苯巴比妥90mg / d,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产生。应给予孕妇全面治疗,以减少抗体产生,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六、什么是溶血症,溶血症是怎么回事,新生儿溶血症是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RH溶血少见,ABO溶血最常见。40%-50%可以发生在第一胎,RH溶血多发生在第二胎。溶血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ABO溶血的黄疸相对比较缓和。有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RH溶血的黄疸出现的比较早,比较重。
七、关于狗狗溶血症?
①传染病因素引起。如钩端螺旋体病、疱疹病素、锥虫、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
②中毒性疾病。重金属中毒如:铅、铜、砷、汞等;化学药物中毒:苯、素、酚、磺胺等。警犬在执行任务时吸入TNT炸药也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③抗原-抗体反应。新生犬的溶血性贫血,因新生仔大的血型和母犬的血型不同,吃入母乳后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导致仔犬溶血性贫血。异型血型输血也可导致溶血。其他因素,如高热性疾病、淋巴肉瘤、骨髓性白血病、血浆血红蛋白增多症、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等因素均可造成溶血性贫血。症状:主要症状是可视粘膜黄染、皮肤口角发黄、精神沉郁、运动无力、体重减轻,后期可视粘膜白黄、昏睡、血红蛋白尿、体下降。治疗:扩充血溶量,除去病因,对症治疗。补液、输血疗法。中毒性疾病,给予解毒药;寄生虫感染,给予杀虫药治疗。同时结合激素疗法,如可的松、波尼松、地塞米松。
八、溶血症严重吗?
溶血症指外周血中红细胞遭到破坏。如果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功能的话,就会出现溶血性的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后果极其严重。可能是因为红细胞内在缺陷,会出现寒战、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要进行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输血等治疗.。
九、溶血症怎么办?
如果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溶血,可以手术切脾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者伊文氏综合征,可以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也可以手术切脾治疗。如果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可以给予输血,切脾或者骨髓移植治疗。
十、溶血症症状是什么?
溶血症症状是可以出现明显的高热,寒战,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慢性的还可以出现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血是由于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内溢出的现象。在体外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震荡,突然低温冷冻或者突然的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等都可以引起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