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常见病及护理要怎么做
针对婴儿常见病及护理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婴儿常见病及护理,为你解答如下:
常见疾病早防治
1、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肛表:36.2-38℃,口表:36-77.4℃。
小儿高热(指39℃以上)要考虑是否: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痢疾)、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乙型脑炎、疟疾、败血症等。
小儿低热(指38℃上下)要考虑是否:结核病、慢性感染(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等),慢性肾盂肾炎及功能性低热(如夏季热)。
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2、腹痛 腹内原因要考虑是否:肠蛔虫、胆道蛔虫、肠炎、痢疾、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 腹外原因要考虑是否:肺炎、心肌炎、麻疹、风湿病、肾脏疾患。
3、流行性感冒 症状:高热、鼻塞、头痛、咳嗽。 体症:咽部充血水肿、结膜充血。 治疗:可按医生要求服用一些感冒药,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4、小儿腹泻
轻症:一天腹泻10次以下,大便黄、绿色,偶有呕吐。 体症:皮肤弹性尚好、精神较好。 治疗:口服补液,温开水加适量食盐和碳酸氢钠多次口服,一天腹泻多少,喝进多少,并服用相应止泻药。
重症:一天腹20次以上,大便呈水状、呕吐每天10次以上。 体症:皮肤弹性差、精神差、唇周灰暗、呼吸深快。 由于小儿病情发展快,因此不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最好送医院确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
症状:时常啼哭、出汗、易惊醒、头发呈落发圈。
体征:方头、囱门迟闭(正常1.5岁),出齿迟(6个月下凳应两颗),肋骨串珠,O型、X型腿。
预防:自1个月起补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2周起即可补充,在最初3个月每月给800国际单位。
治疗:
①维生素D40—60万单位一次肌注,两月后重复一次。
②浓A、D制剂:每日口服10—40滴。
③葡萄糖酸钙每日口服1—3克。
④多在太阳下活动,也就是常说的多进行“日光浴”。但应避免烈日晒伤。
6、缺铁性贫血
症状:皮肤粘膜、甲床苍白,疲乏无力,不爱活动。
化验:血常规示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减少。
治疗: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7、肺炎
症状:发热、咳嗽气促,但新生儿肺炎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仅表现为不吃,啼哭,呼吸加快,嘴唇发绀,口溢白沫。
体征:双肺呼吸音粗糙,部分可闻及混罗音。
治疗:应尽早送医院确诊治疗。
8、肠道蛔虫病
症状:反复及周痛、夜眠不安,或无症状。农村3—10岁小孩一般都患有此病。 经化验确诊后,按医生要求服用相应驱蛔虫药。
对宝宝该注意什么
一)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弱,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应每日测体温一次,低于30℃者,应予保温;高于38℃,应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寻找发热原因,进行处理。夏季宜进行散热,多喂水,以防发生脱水热。 (二)喂养 新生儿从皮肤、呼吸道有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应注意补充。可于两次哺乳之间喂5%糖水。一般可出生后6~8小时喂糖水,12小时开始哺乳,每次哺喂时间20~30分钟,间隔3~4小时,一昼夜可喂6~7次,对早产或体弱的新生儿,应每2小时哺喂一次。每次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轻轻拍背,使吞入胃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三)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四)脐带 应每日检查,保持干燥。如脐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纱布包盖。干瘪的脐带多在3~7天内脱落。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脐轮周围发红有感染现象者,应积极作抗感染处理,防止发生败血症。 (五)大小便 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绿色胎便,哺乳后渐变黄色,糊状,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数次。每次哺乳前应换尿布。注意大小便次数、性质,发生异常应即时处理。每次大便后应洗净臀部,除以10%鞣酸软膏,以保护臀部皮肤。 (六)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擦伤感染,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尿布应经常更换。出生后应立即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或脂肪酸后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糜烂,特别是颈、四肢、腋下及腹股沟等屈曲处。以后每日应洗澡或擦澡一次,于皮肤皱摺处撒滑石粉少许。 (七)眼及口腔 每日应检查眼及口腔。如发现眼有分泌物,可用0.25%氯霉素或其它眼药水点眼。如发现口腔有白膜,多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称“鹅口疮”,可用2%龙胆紫涂抹。 (八)免疫 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lgG,从而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麻疹、风疹、白喉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动免疫力则尚未充分发育。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力差,免疫反应不及时。由于体内缺乏lgA,故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又因所产生的lgM有限及缺乏补体和备解素等,致其粒细胞对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伤力弱,故易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预防感染。出生24小时后,须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