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岁孩子该怎么教育好啊?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生崽会打洞。现今社会中,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各个家庭尤其是家长十分头痛的问题。怎样正确的和科学的教育孩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甚至是最最重要的问题。面对桀骜不驯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你说它复杂它确实是很复杂的,但你说它简单其实也是非常的简单。具体的讲,我认为它也就是一个根据孩子的共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孩子的各自不同的具体行为特点进行不同处理的一个理性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能不能做的完美(也就是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基本上不取决于其行为对象(孩子)的优劣,而是主要取决于行为人(家长)自己的用心程度、所用方法及行为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而且也是孩子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要记住: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甚至哪怕是只是说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表情,都要想到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孩子的眼睛时刻在看着我们。
3。 尽量不要打骂孩子,尤其是孩子大了以后,要以理教人,和孩子平等交流。
4。要学会欣赏孩子,多鼓励孩子,把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放大,要知道孩子不会背着责备的包袱向前走,孩子是乘着鼓励的翅膀向前飞的。
5。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干了坏事就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当然这个代价不一定就是打骂,道个歉、承认个错误、写个检查或者受一下批评甚至当面说明一下及其他形式的“惩罚”等等都是“代价”),但要注意不能有一次例外。
6。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在这一点上家长自己的示范作用更重要),这是保证他长大了还会尊敬孝敬父母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周围他人和谐相处融入社会的必须。
8。发现孩子的缺点一定不能放过,有一点儿就要叫他改一点儿,绝不能姑息或是以孩子还小为由听之任之(但有时不能太急,可先冷处理,稍微放一放过后再说,但一定要处理,绝对不能不了了之,要知道孩子的坏习惯就是在一次次的不了了之之中逐渐养成的)。
10。对孩子的问题,最好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之中的方法进行。通过旁敲侧击,潜移默化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方式最好,因为这样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远比正式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11。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智力出发,不可超越他的智力水平强输硬灌,提出一些孩子即使通过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例如在学习成绩方面。
12。不要怕做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家务能极大地增强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更自觉的听家长的话。
13。在平时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不要用孩子考了好成绩就奖励孩子多少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学习,这样会造成孩子形成“学习是为父母而不是为自己学的”被动学习的错误概念,反而会破坏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不要剥夺孩子玩儿的权利,只要不是严重的以做坏事为目的的玩儿,就放心的让孩子去玩儿。其实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学到很多他在其他地方甚至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会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将来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15。夫妻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一致,而且一定要高度的一致,绝不能一个管孩子,而另一个惯(宠)孩子,在有老人同住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让孩子觉得有保护伞而有恃无恐。
二、5岁的小孩应该怎样教育?
教育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你要让孩子做个板板正正,光明磊落的人,就要时常教育他,而且还要自己做榜样,让孩子能接受,还有,多带孩子与人交往,告诉他交往的一些礼仪,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反正在生活中,一旦发现什么地方需要自己的教育,就赶快教育孩子,少一分教育,孩子将来就少一分希望。
三、五岁孩子怎样教育 怎样教育孩子心得 学前班幼儿教育
1、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不同的成长时间采用不同的方法,如:1到3岁你可以教孩子有教育意义的儿歌,舞蹈等,3-6岁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7岁以上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尽可能的不要让孩子和大人一同观看家庭纠纷,警匪枪战,江湖大盗等一类娱乐性的片子(形象化教育)。
2、经常和孩子交流,共同讨论生活、学习当中的问题,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让孩子愿意跟家长将心里话(良师益友)。
四、五岁宝宝怎么教育
教育好宝宝的一些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宝宝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告诉宝宝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看小朋友们放风筝,看爷爷奶奶打太极拳……参加一些年轻妈妈的俱乐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带宝宝去参加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赛,让宝宝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宝宝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 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一个害羞的宝宝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个怪物,不受欢迎,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说话,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循序渐进的表扬 每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进步时,父母都应当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应当注意的是:表扬应该循序渐进,言语要尽量自然亲切。过多重的表扬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使他忌讳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与他人相处的,社交经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当孩子不再拒绝和他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应该进一步鼓励孩子,并告诉他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时声音要清晰,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礼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开始孩子可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有利缓解他的羞涩。 7. 和孩子沟通害羞的原因 有时大人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欢被大人们亲来亲去,父母却认为这是亲戚朋友对自己孩子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孩子拒绝接受这种亲吻,并不代表他害羞,仅仅是他不喜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出门就变得很害羞,这往往是因为面对社交场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现出害羞的行为,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9.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有时候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他与社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也无大碍。因此在引导害羞孩子时,父母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那是不太现实的。只要父母用正确引导方式,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_^祝您好运健康快乐如意吉祥^_^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_^